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发现首例稳定红矮星相接双星

2015-01-29 中国科学报 彭科峰
【字体:

语音播报

  宇宙中80%以上的恒星是红矮星,然而这种数量最多的恒星能否像其他类型的恒星一样相接在一起并拥有一个公共包层而形成相接双星,是未解决难题。日前,中科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钱声帮等人发现首例稳定的红矮星相接双星,并发现该双星存在近距离的红矮星第三天体,是一个由三颗红矮星组成的三星系统。相关成果发布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SDSS J001641-000925是2011年被发现的短周期食双星系统,两颗红矮星每4小时46分钟相互绕转一周。国外学者后续的测光和光谱观测与研究发现它是首例红矮星相接双星。但这些学者指出这颗双星的轨道在快速收缩,是一颗动力学不稳定的双星系统。

  为了研究这颗双星的轨道性质,从2011年9月起,钱声帮等人利用丽江2.4米望远镜、阿根廷2.15米望远镜、泰国2.4米望远镜和兴隆2.16米望远镜等设备对它进行了3年多的监测,发现其轨道不存在快速收缩,揭示了它是首例稳定的红矮星相接双星系统,两子星拥有一个对流的公共包层。

  研究人员还发现,这颗双星掩食信号到达地球的时间呈现出周期为5.7年、变幅为3.7分钟的周期性变化,表明系统中存在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14%的红矮星第三天体,是一个由三颗红矮星组成的特殊三星系统。这些发现表明,红矮星第三天体通过角动量转移驱使红矮星相接双星的形成,对研究恒星早期的形成和恒星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5-01-29 第4版 综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